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珍;崔各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许智永,副乡长武爽;京旺家园第二社区党委书记刘青,副书记乔淑燕;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陈敏;浙江慈爱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贺为,以及主办方北京隆达璟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廖仁生,党委副书记、经理暴瑞朝,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负责人杨彬彬,副经理孙蕊;北京塑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东,经理张建春,副经理刘洁,副经理张玮;承办方益起映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杰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现场,共同见证本次活动拉开帷幕。
自2023年起,北京塑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携手益起映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融合影像创作者与资深电影人交流环节的活动形式,举办特色鲜明的系列短片交流展映活动,获得了业内人士与青年创作者的高度认可。今年,“2025第三届一起重塑影像季”汇聚华语及国际优质短片、AI技术先锋、影视行业领袖与跨界创新者,通过主题展映、深度对话活动及表演工坊,聚焦“AI+影像”“影视多元化创作路径”等议题,构建学术交流与产业实践并重的平台。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前沿的视角,探索短片创作的无限可能。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胡珍,北京隆达璟程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廖仁生,益起映创总经理孟杰分别发表致辞讲话。
胡珍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活动圆满成功的美好祝愿,他强调,2025年,国产电影在市场份额、观影人次方面都表现出强劲势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在推进电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涌现出了一批题材多元、形式多样的佳作。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数字化转变,以及“互联网+”的全方面影响,为新一代青年创作者带来广阔视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坚信,青年创作者们会通过电影表达自己对社会公共议题的关注,创作出兼具作者性和时代性的影像佳作,铸就中国电影新的辉煌。
廖仁生在致辞中对到场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对塑三文化创意园的未来发展表达美好祝愿。他期望以“一起重塑影像季”为新起点,吸引更多行业资源汇聚,推动影像与商业、科技、文旅、城市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让“一起重塑影像季”成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赋能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力量。
孟杰在致辞中向到场领导、嘉宾、创作者、媒体及合作团队表示感谢。他表示,“一起重塑影像季”连续三年顺利举办,离不开各方伙伴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未来,希望能够让“影像季”扎根塑三这片土地,将全世界的短片创作者和观众联结在一起,不断向上发展。
开幕式结束后,率先进行了以“青年导演的成长之路”为主题的圆桌对谈活动,导演韩杰、演员胡伶、青年导演李珏、资深电影监制周强受邀参加,电影学者杨蕊担任嘉宾主持。四位嘉宾围绕青年导演的职业路径、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电影行业对青年导演的迫切需求等话题,和现场观众分享经验和感受。
韩杰认为,剧本创作能力是成为导演的核心。其次,要写自己有感受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真实理解,才能形成独特性,“在信息和技术爆炸的年代,独特性会越来越珍贵”。
胡伶在选择合作项目时,更看重角色和故事本身,以及能否与导演达成精神共振。她提到,自己合作过的很多青年导演在表达和技法方面都十分大胆,所以“年轻导演不用想那么多,只要自己真的喜欢,就大胆去做”。
李珏提出,跨界导演不要忽视每一件和影像艺术有关的小事,要通过不断积累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此外,更要坚守内心对作品的信任感,“虽然现在表达的形式和手法变了,但表达本身没有变,不要试图去预测热点,而是要用真心和时代对话”。
周强以韩杰导演的《Hello!树先生》和贾樟柯导演的《小山回家》为例,强调青年导演在投身创作之前,一定要先看清自己,“要想清楚拍电影是为什么,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饱有对电影纯粹的热爱,既要有所坚持,也要具备开放的态度”。
杨蕊在最后总结道,电影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权利,只要怀揣着对于电影本质的热爱,没有什么能够阻拦我们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表达冲动,“我们相信,所有的青年导演都能够在当下这个时代里,找到自己的表达空间,找到自己的知音和观众”。
对谈活动结束后,“从这里到世界”主题下《昨日之歌》《黄色》《相谈》《第二个孩子》《奇观》5部短片佳作逐一亮相,用来自国内外知名节展的高质量影像构建起跨越地域的对话。
未来两天,还将进行4场主题短片展映,3场主题对谈,分别聚焦于青年制片人、AI技术、动画电影,邀请一线从业者进行深度交流,以及以“导演如何指导演员”为内容进行1场表演工作坊,从实操角度给予青年电影人更多启发。
在电影产业面临巨大挑战的当下,“2025第三届一起重塑影像季”活动努力为创作者、从业者及观众提供启发与机遇,期待以轻盈的短片为媒介,重塑影像的未来生态。
在AI与影像深度融合、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塑三文化创意园区2025第三届「一起重塑影像季」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前沿的视角,探索短片创作的无限可能。
本届影像季汇聚华语及国际优质短片、AI技术先锋、影视行业领袖与跨界创新者,通过主题展映、深度对话活动及大师工坊,聚焦“AI+影像”“影视多元化创作路径”等议题,构建学术交流与产业实践并重的平台。
相较于前两届,本届活动在内容深度、嘉宾阵容及资源联动上将全面升级,旨在推动技术、艺术与商业的跨界碰撞,为创作者、从业者及观众提供启发与机遇。
塑三⽂化创意园区由北京塑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自主运营,其前身为北京市塑料三厂,是1958年建厂,1961年成立的市属国有企业,现隶属于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占地面积44369平方米,建筑面积30236平方米。
2013年,园区依托旧工业厂房资源,精心筛选驻园企业类型,推动存量空间盘活利用与功能转型,启动从工业园区到文化园区的升级。2016年,园区遵循北京市“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引导一般制造业企业拆除腾退、转移外迁,推行“腾笼换鸟”“退低引高”策略,着力引进符合首都功能的高精尖产业,推动园区从传统制造向高端化、绿色化、创新化转型,实现了“瓦片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蜕变。自2018年起,园区投入逾千万元,对基础设施、公共文化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打造集创意办公、艺术体验、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向更专业、更具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
目前,园区以“影视+设计”“科技+艺术”“产学研+配套服务”的“三位一体”为特色发展模式,构建功能协同、特色鲜明的整体规划布局,助力区域文化产业升级与民生品质提升。其中,影视产业为园区主导产业,以影视工业化链条为核心,聚焦内容生产、技术支撑、教育推广、IP运营一体化发展,已形成“投资+制作+发行”全环节贯通的影视产业生态圈,产业集聚效应与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同时,园区还汇聚了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出版传媒、文创产品研发等领域的文化企业。
2023年,园区获评朝阳区第二批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2023年至2024年,已连续两年获评“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益起映创是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新锐影视品牌,始终坚持“共创共生”的理念,关注每位影人的成长历程。我们致力于为影人职业发展及终生成长提供服务和支持。
我们深耕影视职业教育十余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影视产业人才培养机构之一,我们坚持打造系统、实用、有效的特色课程,根据学员不同背景设有基础班、进阶班、大师班,师资涵盖一线从业者、北电、中戏等院校导师及海外影视名校专家。长期开设制片、导演、编剧、摄影、美术、表演、纪录片创作、录音、分镜、场记等各门类课程,累计培养学员逾5万名。
我们通过全媒体平台,密切关注以影视为中心的泛娱乐领域,策划生产专题报道、访谈、短/中/长视频及线下活动等内容。结合影视和品牌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高质量、全方位的营销推广与媒体服务。全平台覆盖用户超100万。
在教育服务和媒体宣传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为影人提供一站式产业支持服务,涵盖剧本孵化、项目创投、广电审批咨询、内容发行、项目融资、创作团队搭建、宣传推广、节展报送、影视财税法合规、个人IP打造等多个维度。我们服务的内容形态丰富多元,覆盖电影、剧集、纪录片及综艺。我们陪伴影人从创意出发,跨越开发、制作到传播的每一个阶段,共同拓展影像表达的边界,实现光影梦想。
趣放工作室深耕行业多年,为电影节展及泛文化活动提供广泛且专业的创意策划与执行服务,服务于包括平遥国际电影展、金鸡百花电影节、海浪电影周、丝绸之路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等电影节展及“银幕意蕴”——意大利新片在中国、2024一起重塑影像季等活动。趣放亦为青年影像创作者提供国际发行与节展助力,帮助更多影像作品走向国际电影节舞台,代理作品入选柏林、圣丹斯、鹿特丹、华沙、克莱蒙-费朗、莫斯科、克拉科夫、罗德岛、IDFA、香港、FIRST、平遥等海内外电影节展。
“未来电影计划·香岛湾全国大学生短片季”由山东省电影局、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共同主办,以“青春有光,短片有为”为号召,聚焦短片创作与技术探索。依托香岛湾未来电影实训基地与全国高校毕业作品拍摄联动,配套长片扶持计划,为青年影人提供从毕设创作到长片孵化的全链条支持,培育中国电影新力量。
薪火艺考是一家专注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顶尖影视传媒类院校考前教育的权威机构。以“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为核心理念,薪火十五年来始终致力于导演、摄影、表演、播音四大专业方向的艺考教学,树立行业标杆,践行教育使命。
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原名北京市印刷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集印刷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一体的科研及生产单位。印研所长期以来致力于书画类艺术品的复制和装裱,拥有先进的大平面高精度扫描仪及其他设备、拥有一批专业的加工团队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曾数次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档案馆等复制其馆藏作品及其馆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迹、档案、历史资料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